新華網(wǎng)太原3月9日電 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(qū)北相鎮(zhèn)西古村村民關廣娃看著自家水龍頭里流出的清水說:“我們終于喝上‘甜水’了。”此前,他曾長期飽受苦咸水之苦。
與關廣娃相距200公里左右,臨汾市洪洞縣趙城鎮(zhèn)王開村的林連杰則在去年告別了相伴多年的挑水扁擔,原因是家里裝上了自來水管。
這一切變化都得益于山西省實施多年的農村飲水安全工程。“從無水到有水,從苦水到甜水,從挑水到自來水,全省農村飲水狀況已得到根本性改變。”山西省水利廳廳長潘軍峰說。
潘軍峰在日前召開的全省水利工作會議上說,2009年該省共投資13.8億元,新建成飲水工程5000多處,解決了272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,是該省農村飲水投資力度最大、受益人口最多的一年。
據(jù)山西省水利部門普查,截至2009年9月,該省共建成農村飲水工程2.8萬余處,受益人口2100多萬人。全省農村自來水入戶人口達到1944.99萬人,占全省農業(yè)總人口的八成多。
地處華北地區(qū)的山西,80%以上的國土面積是山區(qū),降水不足且時空分布不均。該省十年九旱,人均占有水資源量僅381立方米,為全國平均值的17%,世界平均水平的2.2%,屬于中國嚴重缺水的地區(qū)之一。
因水量不足,山西一些地區(qū)農民特別是山區(qū)農民長期以來只能靠扁擔、拉水車等工具,以肩挑手拉的方式來解決吃水問題。除此之外,受水文地質條件影響,很多農村人口還飽受氟砷超標、苦咸水等不安全水質困擾。
水量不足、水源保證率和水質不達標共同導致了農村飲水不安全問題。據(jù)有關部門2005年普查統(tǒng)計,山西省有1092萬農村人口存在不同程度的飲水安全問題。在關廣娃所在的鹽湖區(qū),農村飲水不達標人口曾一度達到30多萬人,而當時全區(qū)農村人口只有43萬。
解決農村人口吃水問題由此成為近年來山西省委、省政府常抓不懈的一件大事。從2000年開始,該省連續(xù)十年將其列為省政府為群眾興辦的實事之一。2009年,省委、省政府又進一步提出,在兩年內實現(xiàn)全省農村飲水安全全覆蓋。
潘軍峰說,在中央財政資金大力支持下,從2006年開始,山西省級財政每年籌資3億元用于農村飲水安全。此后4年間全省共解決了872萬人的農村飲水安全問題。
目前,山西尚有580多萬農村飲水不安全人口。潘軍峰表示,山西省正在陸續(xù)予以解決。